首页
> 科研成果 > 专家观点

如何治愈城市交通拥堵病?之“供给侧与需求侧双向发力”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 城市中心 陈徐梅 研究员

发布日期: 2023-08-09 浏览次数:

城市交通是现代城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基础,城市客运系统日均服务约3亿人次出行。近年来,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作为“城市病”的一个显性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和行业重视。针对这个问题,《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城市交通拥堵基本缓解的发展目标。

2015年以来,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与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依托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行业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聚焦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关键问题,建设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创新团队,开展科技攻关,逐步搭建起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大数据仿真决策平台,系统构建了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扶持政策及配套标准体系;围绕城市公交优先、绿色出行、适老化无障碍出行等领域持续攻坚,支撑印发了多项政策文件。

团队还开展了城市静态交通治理政策和技术方面的自主创新,为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作出积极探索;支撑了2019年交通运输部重点调研,与世界银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等持续加强合作,形成了“国内外拥堵治理案例库”以及多项研究成果,推动国家层面出台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有关政策措施。

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城市交通复杂系统诸多问题的表征,需要系统分析、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在我看来,完善顶层设计是推动工作的龙头。

从供给侧看,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需要不断提升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水平。针对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难题,团队围绕城市公交财政扶持关键制度与技术方法开展攻关,提出运营补贴制度优化、用地综合开发、公交发展专项资金等关键制度建议;设计了面向城市实施应用的公交“成本—票价—补贴—考核”联动机制,构建了以“成本测算为基础、票价调节为平衡手段、服务质量考核实现约束激励”的公交运营补贴制度体系。围绕成本分析、票价调整、补贴测算、服务质量考核,团队构建了城市公交运营成本监测原型系统和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评价原型系统,相关成果获得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一等奖,并在北京、天津、兰州、贵阳等城市得到应用。

从需求侧看,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需要加强拥堵诱因特征分析和交通需求管理。针对城市交通拥堵“千城千面”的特点,团队积极探索突破传统的交通仿真技术路线,开展基于动态仿真技术的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政策绩效评估研究,通过中观动态仿真技术分析典型城市交通拥堵诱因与拥堵主要特征,研发了大数据仿真决策支撑拥堵治理原型系统,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项。相关成果直接支撑了贵阳、湖州、德清等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方案和规划的制定。

随着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战略不断深入,城市交通现代化治理能力不断提升,但城市交通拥堵治理领域仍有很多科学问题亟待攻关。作为城市交通研究领域的行业重要科研力量,团队将坚守科研初心,坚持问题导向,坚定不移地推动相关政策研究和技术研发,为综合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更好地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美好出行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交通报2022年5月第7964期 第七版:特别策划)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