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重挑战考验管理智慧
近年来,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仍时有事故发生。2020年,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事故74起,造成333人死亡,其中发生2起重大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事故,造成38人死亡。
数据表明,我国道路客运安全生产仍然存在短板和重大隐患,事故总量仍处于高位,行业安全生产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还不够高,安全生产工作任务依然繁重。此外,道路客运市场转型升级加快,新业态不断涌现,安全与转型面临双重压力与挑战。
首先是企业效益下滑带来的挑战。综合运输客流结构不断调整,道路客运量持续下降,道路客运企业经营效益严重下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安全投入,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隐患,道路客运重大安全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有待加强。
其次,还有新业态发展带来的挑战。随着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加快普及和飞速发展,传统道路客运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新业态迅速兴起,定制客运、城乡公交、城际公交、预约响应型农村客运的安全监管带来新课题。
在“放管服”大环境下,交通运输行业积极推进执法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给予市场主体充分自主经营权。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把更多的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道路客运转型一方面想“放”,但是担心一旦放开,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又不得不管,出现了“一边放、一边管”的尴尬局面。
二、安全基底支撑转型发展
安全与转型是道路客运发展两个最重要方面,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安全是道路客运转型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全国上下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的情况下,安全是行业发展重中之重,也是道路客运转型发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夯实安全之基,才能保证更好地转型。如果道路客运安全形势不好,安全生产事故频发,道路客运管制可能越来越严,转型空间就更小,旅客也会不愿意选择道路客运,道路客运就不可能成功转型发展。
转型是道路客运安全发展的物质保障。保障道路客运安全发展,需要企业承担主体责任,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落实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这就需要道路客运转型发展作为支撑。
安全与转型统筹发展需要注入更多科技力量。运输服务部门和道路客运企业要强化前沿关键科技在行业安全生产中的研发应用,推进科技兴安、科技强安,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营运车辆要充分利用卫星定位系统、主动安全驾驶技术、智能设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推进智能主动安防系统应用,通过技术手段提高道路客运安全水平,着力提升载运工具和装备安全水平。
安全与转型统筹发展需要以创新为驱动。运输服务部门要推动道路客运模式创新,鼓励并规范道路定制客运发展,完善道路客运领域法规标准,编制定制客运发展指南,为定制客运创造条件。此外,创新第三方动态监管模式,推动车辆动态监管可持续发展。
安全生产必须以人为本,没有一支恪尽职守、技术过硬的职工队伍,安全生产就没有最基本的保障。道路客运企业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化一线从业人员安全管理,要尽最大努力来提高人的素质,增强安全生产意识,从根本上调动员工保障安全的积极性。
运输服务部门和道路客运企业还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抓好安全风险辨识和防控,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制度,落实防控措施,系统性消除各类安全风险,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来源:中国交通报,2022年3月9日第7441期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