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绿色出行发展是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深化交通运输行业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交通运输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均明确提出推进绿色出行发展。2020年以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部署开展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全国109个城市积极参与创建工作。由于绿色出行涉及面广、开展定量化评估难度大,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研究建立综合性、全方位、系统化的城市绿色出行定量评价方法,构建行业层面的“城市绿色出行指数”,进一步丰富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相关内容,为城市层面寻找差距、补齐短板、制定针对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为行业层面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提供技术支撑。
建指数 “把脉”城市绿色出行发展
对照交通强国建设的特征和目标,围绕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和运输装备三个方面,按照全面性、引导性、可得性和可比性原则,构建城市绿色出行指标体系,按照绿色出行设施、绿色出行服务、绿色出行装备的准则层维度,选择人行道设置比例、专用自行车道密度、城市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绿色出行比例、公共自行车及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日均使用次数、早晚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时速、公共汽电车与小汽车运行速度比、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万人公共交通车辆保有量、新能源公交车比例、无障碍公交车比例等主要指标。
通过对各类模型构建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性分析,选择综合指数法计算城市绿色出行指数。首先,对城市绿色出行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其次,采取兼顾主客观权重优点,且权重区分度较好的级差最大化组合赋权法确定权重;最后,采用算术加权合成模型得出城市绿色出行指数。
基于目前数据可获取情况,综合考虑城市的规模和地区分布,选取部分典型城市进行绿色出行指数测算。测算结果表明,不同规模城市的绿色出行指数相差较大。大型以上城市的绿色出行总体水平较高。绿色出行区域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东部区域城市在绿色出行总指数、服务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
谋对策 助力碳达峰交通强国建设
一是强化基础数据调查。建议依托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加强绿色出行发展现状开展调查,结合手机信令等大数据应用,在“十四五”期及以后开展机制化的大数据出行调查,有效弥补统计数据缺失短板,为完善城市绿色出行指数,开展交通强国建设指标体系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二是建立绿色出行指数动态监测和发布机制。建议进一步深化城市绿色出行指标动态监测和发布机制的研究,以36个大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绿色出行指数的监测和发布对象,优化形成行业和社会普遍认可的绿色出行监测体系。
三是加强政策制度支持。建议加强绿色出行指数监测结果应用,各级政府部门研究出台绿色出行发展支持政策,指导对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车辆推广、城市交通智能化建设等给予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结合交通行业“双碳”目标,争取国家低碳基金等支持绿色出行,对绿色出行发展提升较快、效果较好的城市给予奖励,在绿色出行基础设施及相关智能化平台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
四是强化工作抓手。提升对推进绿色出行的认识,将推动基础设施、出行服务、装备水平等工作纳入城市人民政府常态化统筹公交优先、绿色出行和城市交通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内容,形成完善的工作协调机制,凝聚工作合力,系统性解决绿色出行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形成高质量的“城市公交+慢行”绿色出行发展模式,为加快实现交通强国建设目标贡献力量。
来源:交通发展与改革研究,2022年2月,第4期(总第263期)